二月二 (2017-04-13)

 二月二习俗是龙头节,又称青龙节,是一个中国传统节日。二月初二,龙抬头,相传二月初二是轩辕黄帝出生的日子。说龙头节最早起源于伏羲氏时代,伏羲“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初二“皇娘送饭,御驾亲耕”。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所以以各种与龙相关的民俗活动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的一种习俗。

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

“二月二”也是农村的农事节。农谚曰:“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但也有一些地方春旱较严重,春雨贵如油。倘春雨充沛,预示着一年的大丰收。所以又有农谚道:“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

在北京地区民间有民谚说“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老百姓要在这天驱除害虫,点着蜡烛,照着房梁和墙壁驱除蝎子、蜈蚣等,这些虫儿一见亮光就掉下来被消灭了。龙抬头这一天进行驱虫活动的习俗主要流行于中国北方地区。二月二在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惊蛰前后,此时各种昆虫包括毒虫的活动开始频繁,为了避免毒虫的伤害,人们举行一些含有驱虫意味的活动。如用棍棒、扫帚或者鞋子敲打梁头、墙壁、门户、床炕等,以避蛇蝎、蚰蜒、老鼠等虫物。通常还要念吟唱歌谣,如“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不露头。”(天津)、“二月二,敲瓢碴,十窝老鼠九个瞎。”

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

“二月二”也是一个企盼学业有成的日子。过去私塾先生多在这一天收学生,谓之“占鳌头”。学生们也会念叨:“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

接宝贝儿,接不来,掉眼泪儿

“二月二”还是一个媳妇回娘家的日子。旧俗规定,媳妇正月里得住在婆家,出了正月才允许回娘家。所以中国民间又有“二月二,接宝贝儿,接不来,掉眼泪儿”的民谣,表现出父母盼女归的心态。

吃龙鳞

二月二日既然是“龙抬头”之时,许多食品就与龙牵扯在一起。北京一带,这天多食用春饼,叫做“吃龙鳞”,比较讲究的还食用时搭配“合菜”。合菜是将瘦肉丝与菠菜、豆芽菜、蒜黄等菜蔬合炒而成,吃时将春饼一分为二,抹上甜面酱,配上大葱,再夹上合菜,卷成筒状而食。北方地区还时兴食用面条、水饺等。

在天津,还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煎龙鳞。

据天津民俗专家王利文介绍,二月二是"龙抬头"的日子,所以这天的民俗吃食多带个"龙"字,如吃饺子叫吃"龙耳",吃米饭叫吃"龙子"。天津人这天的节令吃食"独一份儿":讲究吃"煎焖子"。

"煎焖子"叫"煎龙鳞",因为银白色的焖子切成扁块状,排在一起很像龙的鳞片。每片"龙鳞"的两面都被煎出黄嘎儿来,以表示对"懒龙"的惩罚,督促它尽力治水,好带来丰收。

王利文说,天津的焖子跟各地的凉粉、粉皮属于同类食品,是用淀粉调水熬熟呈流质状,经冷却而成的。天津焖子讲究用极细的绿豆淀粉。煎焖子要用平底铛,少加些油,慢火煎到双面微现焦黄。盛到碟子里趁热浇上麻酱汁、蒜泥、醋、酱油等作料,佐以主食大饼或烧饼食用,清香爽口,余味绵长。

民俗专家说,焖子有凉粉一样的"凉性"。将近早春,人体里阳气萌动,又时有春寒,焖子煎热了吃,凉热兼顾,跟节令配合非常得当,尽现中国饮食的养生之功。

在山东,二月二家家户户炒豆子

农谚“二月二,龙抬头”,传说古时候关中地区久旱不雨,玉皇大帝命令东海小龙前去播雨。小龙贪玩,一头钻进河里不再出来。有个小伙子,到悬崖上采来了“降龙水”,搅浑河水。小龙从河中露出头来与小伙子较量,小龙被击败,只好播雨。其实,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所以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 吃豆子山东农村人讲法是:炒蝎子爪,辟邪祈福的意思。

宜吃食材:猪肉香肠鸡蛋香菜芥菜西红柿黄米

忌吃食材:

本站健康食疗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的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宜吃

黄米黄米 西红柿西红柿 芥菜芥菜 香菜香菜 鸡蛋鸡蛋 香肠香肠 猪肉猪肉

美食天下菜谱网 > 用户搜索的美食 > 二月二